第六章:呼吸与运动(4)

2012-03-09 10:10:26 来源:未知 编辑:jirou001      
扫码添加助教入群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气体扩散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2.气体分压的计算 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二、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一)气体扩散速率

  1.呼吸膜的厚度在肺部肺泡气通过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与血液气体进行交换。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膜越厚,单位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就越少。呼吸膜由六层结构组成;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极薄的液体层、很薄的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膜之间很小的间隙、毛细血管的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虽然呼吸膜有六层结构,但却很薄,总厚度不到1μm,有的部位只有0.2μm,气体易于扩散通过。此外,因为呼吸膜的面积极大,肺毛细血管总血量不多,只60-140ml,这样少的血液分布于这样大的面积,所以血液层很薄。肺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不足8μm,因此,红细胞膜通常能接触至毛细血管壁,所以O2、CO2不必经过大量的血浆层就可到达红细胞或进入肺泡,扩散距离短,交换速度快。病理情况下,任何使呼吸膜增厚或扩散距离增加的疾病,都会降低扩散速率,减少扩散量,如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可出现低氧血症;特别是运动时,由于血流加速,缩短了气体在肺部的交换时间,这时呼吸膜的厚度和扩散距离的改变显得更有重要性。

  2.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正常成人肺有3亿左右的肺泡,总扩散面积约70m2.安静状态下,呼吸膜的扩散面积约40m2,故有相当大的贮备面积。运动时,因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开放程度的增加,扩散面积也大大增大。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或肺毛细血管关闭和阻塞均使呼吸膜扩散面积减小。

  (二)通气/血流比值(VE/Q)

  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是指每分肺通气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4.2/5=0.84.不难理解,只有适宜的VA/Q才能实现适宜的气体交换,这是因为肺部的气体交换依赖于两个泵协调工作。一个是气泵,使肺泡通气,肺泡气得以不断更新,提供O2,排出CO2;一个是血泵,向肺循环泵入相应的血流量,及时带走摄取的O2,带来机体产生的CO2。

  

 

  如果VA/Q比值增大,这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VA/Q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未能得到充分更新,未能成为动脉血就流回了心脏。

  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只不过是功能性的而不是解剖结构所造成的动-静脉短路。由此可见,VA/Q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加;VA/Q减小,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两者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致血液缺O2或CO2潴留,但主要是血液缺O2.这是因为,动、静脉血液之间O2分压差远远大于CO2的,所以动-静脉短路时,动脉血PO2下降的程度大于PCO2升高的程度;CO2的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所以CO2的扩散较O2为快,不易潴留;动脉血PO2下降和PCO2升高,可以刺激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CO2的排出,却几乎无助于O2摄取,这是由氧离曲线和CO2解离曲线的特点所决定的。肺气肿病人,因许多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壁的破坏,上述两种VA/Q异常都可以存在,致使肺换气速率受到极大损害,这是造成肺换气功能异常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呼吸的深度和额率是随着机体括动水平发生相应的改变。当参加体育锻炼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加深,呼吸额率加快,佼机体吸人更多的 O2始出更多的 CO2以适应新陈代谢的需要。呼吸运动随新陈代谢水乎改变,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共同调节来实现的。

  (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相对集中的部位称为呼吸中抠。

  脊髓、脑干;间脑和大脑皮层等部位,都有呼吸中抠的存在,但延髓的呼吸中抠是最基本的呼吸中枢。

  延髓呼吸中枢具有自动节律性,即产生节律性的放电,从而引发节律性的呼吸。

  延髓中与呼吸相关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及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分别称为

  背侧呼吸组 (Dorsal respiratory group DRG)及腹侧呼吸组(Ventral respiratory group VRG)。其中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的分布是散在的,且是互相混杂的,在功能上则是互相对抗的。它们在CO2或H+的作用下,交替发生兴奋和抑制。

  平和呼吸时吸气神经元一方面传出下行冲动,引起脊髓中支配吸气肌的运动神经元兴奋,使吸气肌收缩引起吸气运动,另一方面则抑制呼气神经元兴奋。

  随后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而呼气神经元兴奋,同时抑制吸气神经元的兴奋,从而使吸气肌松弛,引起被动性的呼气。

  用力呼气时,呼气神经元的兴奋较强,这时除抑制吸气神经元兴奋外,同时还传出下行冲动,刺激脊髓中支配呼气肌的。运动神经元,使呼气肌收缩,引起主动性的呼气运动,呼气神经元兴奋以后,兴奋性降低,吸气神经元在 CO2和扩的作用下又发生兴奋。抑制呼气神经元,开始吸气运动,如此形成有节律的呼与吸的运动。

  在脑桥上部存在调整延髓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呼吸调整中枢。其作用是抑制延髓吸气中枢的活动,防止过长的吸气,调整呼吸节律。

  延髓呼吸中抠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抠的关系是:

  在CO2和其他传人冲动作用下,延髓吸气神经元兴奋,

  一方面将冲动下传到脊髓,引起吸气;

  另方面将冲动上传至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之兴奋。

  从调整中枢再发出冲动下传到长吸中枢及吸气中枢,抑制它们的活动,使吸气停止,引起呼气。

  当吸气中枢被抑制时,由它上传到调整中枢的冲动消失,调整中枢对延髓吸气中枢的抑制作用亦解除,吸气中枢重又兴奋,又开始下一次的呼吸周期。

  呼吸还受脑桥以上部位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的影响。众所周知,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例如,倒立时人可以在一定限度的屏佐呼吸憋气,再如跑步时,人可以根据步频调整呼吸节律等。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而脑干对呼吸的调节属不随意的自主呼吸的调节系统。

  


相关推荐

三种人体激素与运动的关系

2016-08-19

熬夜对身体的危害性

2016-04-14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2016-02-16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第十四章 女子和体育运动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