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女子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20:08:59 来源:未知 编辑:jirou001      
扫码添加助教入群

  [本章导读]

  近30年来,积极从事竞技体育和健身锻炼的妇女大大增加,特别是在竞技运动领域中许多限制妇女参与比赛的项目也被一一突破,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不管怎样,女子到了青春期,由于雌激素的影响,身体组成、结构和功能与男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对运动的反应和训练的适应有何影响,特别是女性还承担了生育重任,随着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有生理功能,她们与运动能力又存在何种关系,这都是体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章着重介绍了女性生殖器官卵巢的功能、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的关系,阐述了女子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了解与掌握这些规律,对科学地安排女子的体育锻炼和训练,不断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明确女子身体组成、生理功能与男性的性别差异。

  2、熟知女子的卵巢的生卵作用和激素作用。

  3、掌握女子卵巢周期、月经周期等生理特点及不同阶段运动能力特点。

  4、了解女子对运动和训练的生理反应和适应。

  近30年来,积极从事竞技运动和群众体育的女子大为增加,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女子的身体发育和增进健康,经过系统的训练女子也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同男子相比,女子在身体结构和功能上都有许多特点,还存在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决定了女子在运动中的特殊性。了解与掌握这些特点,对科学地安排女子的体育锻炼和训练,不断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 身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

  表13-1显示了青春期后一般健康男女的某些形态和功能特征。虽然显示的是平均数,但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表13-1 男、女性别差异表

  一、体型与身体成分的性别差异

  在青春发育前,按同一年龄观察,男女的身高、体重、骨盆宽以及皮褶厚度等身体结构无明显差别。青春期开始,由于性激素的不同作用,其差别逐渐增大,男子肌肉发育较快,约占体重的35%-45%,肩部较宽,且腹部和上体有较多的皮下脂肪;此时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促使骨盆加宽和乳房发育,皮下脂肪较多集中于臀部和下肢,女性肌肉约占体重的21%-35%。至完全发育成熟,男女身体成分和体型出现较大的性别差异,女子较男子平均轻10-18kg,全身脂肪约占体重的20%-30%(男子则为12%-16%),表现出肩窄、骨盆宽、大腿粗和胸围窄的体型,决定了女子具有身体重心较低平衡力较强的特点。有研究证实,体脂与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运动成绩呈负相关,同时影响了散热能力,成为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但较厚的皮下脂肪具有很好的保温及保护作用,可增加机体的浮力,有利于女性参加冰雪即游泳运动。女性的韧带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大,有较好的柔韧性。

  二、心肺功能与有氧耐力的性别差异

  心血管系统是决定供氧能力的重要因素。女性心脏的重量较男子轻10%~15%,体积约小于男子18%,容量小150-200ml;安静状态女性心率较快,快于男子10次·min左右,每搏量少于男子10-15ml,收缩压平均低于男子10.5mmHg,舒张压约低5.1mmHg。所以,女子的心脏功能弱于男子,运动中必须依靠加快心率来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女子心率恢复速度较慢。

  女子血量约占体重的7%,男子则达8%;女子的红细胞数量为每立方毫米380-420万个,血红蛋白为11.5~14g%,均低于男子,每kg体重的血红蛋白女子约为8.3g,男子则可达11.6g,全血中血红蛋白的总量女子仅为男子的56%。较低的血红蛋白导致较低的动脉氧水平,使动静脉氧差较男子低,直接导致运输到活动肌肉的氧较少,因而也是造成最大吸氧量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女子的胸廓较小,呼吸肌力量较弱,安静时呼吸频率较男子快4-6次·min-1,且呼吸深度浅;女子的肺活量约为男子的70%,最大吸氧量比男子少0.5-1L,因此,女子的呼吸功能亦较男子为低。从而制约了女子运动中机体氧的供应量。

  青春期以前男女的有氧能力无明显差异,青春期开始至成年期,其差异逐渐明显地显示出来。评价有氧能力最好指标的最大吸氧量,女性的平均值仅为男性平均值的70%-75%,女性最大吸氧量水平在平均12-15岁时达到最高峰,男性则在平均17-21岁时才达最高峰。总之,由于女性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水平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差,因而限制了氧的利用能力,导致女子的有氧能力较男子低,约为男子的70%。

  三、骨骼肌与肌肉力量的性别差异

  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在青春发育期,女孩的肌肉发育慢于男孩,肌肉体积及重量均低于男孩,这主要是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引起的。因而,女性肌肉占体重的21%~35%,仅为男子肌肉重量的80%-89%。女性的肌肉力量弱于男性,肌肉体积小是造成力量性别差异的直接原因,有资料报道,女性上肢伸肌的肌肉力量仅为男性的2/3,腰部肌肉力量亦为男性的2/3,下肢爆发力为男性的3/4。训练相同的男女赛跑运动员相比,女运动员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及肉毒碱软酯酰转移酶的活性较低,因而,脂肪的氧化能力亦较男子弱。有研究显示优秀长跑的男女运动员,女性腓肠肌中慢肌纤维比例明显少于男性。但有关男女肌纤维类型比例,还缺少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对比。尽管女子的绝对力量低于男子,但是相对瘦体重的力量,或者骨骼肌单位横断面积的力量,男女间却无明显差异。

  四、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

  无氧能力的大小常以最大氧债(负氧债能力)来衡量。女子的无氧能力低,因此最大氧债出现的时间早,最大氧债的数值也低于男子。谢咯佩金采用自行车功量计测试了男、女的最大氧债,发现女子的无氧能力只占男子的2/3左右;近年来,许多的无氧实验表明,女子的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不及男子。

  女子的无氧能力低同其脑组织的耐酸能力、血液的缓冲能力以及碳酸酐酶的活性低有关。此外,与女子的最大吸氧量较低也有关。在进行强度大、时间长的运动时,由于女子的有氧能力较低,所以在有效的利用有氧代谢功能和尽快地消除乳酸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及男子,从而限制了女子无氧能力的发展。

  · [小结]·

  · 青春期开始,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促使骨盆加宽和乳房发育,皮下脂肪较多集中于臀部和下肢。

  · 女性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水平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差,因而限制了氧的运输能力,导致女子的有氧能力较男子低。

  · 女性的肌肉力量弱于男性,肌肉体积小是造成力量性别差异的直接原因。

  · 女子的无氧能力低同其脑组织的耐酸能力、血液的缓冲能力以及碳酸酐酶的活性低有关。此外,与女子的最大吸氧量较低也有关。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附属器官有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部。

  卵巢的主要功能为产生并排出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根据卵巢功能的变化女子的一生可分为青春前期、青春期、成熟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绝经期)五个阶段。从青春期到更年期以前(40-45岁)的这一阶段又称为生育年龄。

  一、卵巢周期

  女子在生育年龄,其卵巢及附属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总称为生殖周期。这种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则称为卵巢周期,在子宫则称为月经周期。

  卵巢周期表现为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呈现周期性变化,每月一次,周而复始,称为卵巢周期(ovarian cycle)。它包括了卵泡期和黄体期

  (一)卵泡期

  包括卵泡的发育成熟和排卵

  1、卵泡(follicle)的发育及成熟

  卵子的前身是卵原细胞(oogonium)它是在卵泡中生长发育的。在新生儿卵巢内约有30-40万个原始卵泡(primitive follicle),但在妇女一生中仅约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自青春期起,每一月经周期有15-20个卵泡开始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其体积显著增大。

  2、排卵

  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该处表层细胞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ovulaion)。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卵子排出后,进入输卵管,并沿管腔向子宫运行。

  3、黄体的形成

  (1)黄体期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塌陷卵泡内的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转变为黄体细胞而形成黄体(corpus lutein)。排卵后7-8天(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天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称成熟黄体,它的大小差异很大,其直径一般为1-2厘米,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观色黄。

  (2)黄体的退化

  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天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细胞呈脂肪变性,黄色消退,—般黄体寿命为12-16天,平均14天。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前一个周期的黄体需经过8~10周才能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白体(corpus albieans)。

  在性成熟期,除妊娠及哺乳期外,卵巢经常不断地重复上述周期变化,但在妇女一生中,能完成这样完整周期最多只有400-500个卵泡,其余绝大多数卵泡均在发育过程的半途退化,成为闭锁卵泡。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stradio,E2)和孕激素(主要是孕酮progesterone,P),同时亦合成与分泌少量雄激素(主要是睾酮testosterone,T)。除卵巢外,肾上腺皮质也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

  1、雌激素

  (1)雌激素的分泌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浓度随卵泡的发育而升高,在排卵前一周左右,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明显增多,血中的含量迅速上升,至排卵前一天左右,达到顶峰,旋即下降,而在黄体期雌激素再次升高。所以,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浓度形成两次高峰,不过黄体期的雌激素高峰较卵泡期低。

  (2)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雌激素协同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并诱导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出现峰值,促进排卵;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内膜增生,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输卵管发育,宫颈粘液分泌增加,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有利于精子与卵子的运行。④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排斥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增强阴道抵抗力。

  ②对乳腺和副性征的作用: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乳腺发育,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并使全身脂肪和毛发分布具有女性特征,音调较高,骨盆宽大,臀部肥厚。

  ③对代谢的作用:①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骺闭合;在绝经期,由于雌激素缺乏出现骨质疏松现象。②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促进生殖器官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从而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在脂肪代谢方面,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使-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

  2、孕激素:

  (1)孕激素的分泌

  血中孕激素浓度在卵泡期一直很低,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与发育,孕激素明显增加,在排卵后5-7天出现高峰,以后降低。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适应孕卵着床和维持妊娠。由于孕酮受体数量受雌激素调节,因此孕酮的作用基本上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的。

  ①对子宫的作用:促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有利于孕卵着床和生存;着床后,促使子宫合成为胚泡提供丰富营养和促进胚泡生长的活性物质;抑制子宫收缩和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有安宫保胎的作用

  ②对乳腺的作用: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和泌乳。

  ③产热作用: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C0,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亦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3、雄激素

  卵巢能分泌少量雄激素――睾酮,主要由卵巢门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产生。适量的雄激素配合雌激素可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雄激素过多时可以引起男性症和多毛化。此外,少女在青春期生长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响。

  第三节月经周期、妊娠和运动

  一、月经周期

  在女子的生育年龄阶段中,由于性激素的分泌量发生月周期的变化,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通常,一个月经周期平均持续28天左右,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属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出血伴随着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menstruation),一般持续2-7天,每次经血量约为20-100ml。根据子宫内膜和卵巢周期变化特点(图13-1),常把月经周期分为四个时期:

  ·月经后期(也称卵泡期、增生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4-14天;其特征是子宫内膜增殖;

  ·排卵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4天;其特征是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腺体出现分泌;

  ·月经前期(也称黄体期、分泌期),相对于月经周期的第12-28天;

  ·月经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1-4天。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初潮年龄多在12-15岁之间,但可能早至11岁,晚至18岁均属正常,与体质及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有些女性会出现下腹及腰骶部坠胀、恶心、头痛失眠及精神忧郁易于激动等症状,但不致影响日常生活和锻炼。

  整个月经周期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E2和P的控制),而后者受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的支配(图13-1),而垂体又受丘脑下部的控制。卵巢性激素一方面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另一方面又通过正负反馈作用影响丘脑下部的垂体活动。丘脑下部受大脑皮层的明显影响,因此大脑皮层到卵巢之间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可破坏平衡,导致卵巢功能的紊乱,出现月经失调。

  二、月经周期与运动

  (一)运动员与初潮年龄

  据国外的资料表明,运动员初潮年龄晚于非运动员,奥运选手迟于中学业余员,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初潮年龄推迟得越明显。晚熟使运动员的体型表现出腿细长、髋部窄、体重轻、体脂少,对某些项目成绩的取得有利。长期的运动消耗或饮食不当,是有些参加运动的女性不能获得充足的体重和脂肪以开始月经的原因。而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初潮的影响,有报道认为,月经初潮前开始参加体操、芭蕾舞训练者,初潮大致推迟3年;游泳运动员成熟较早,这可能与其体脂百分比较高有关。影响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已经证明,运动大大增加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延缓卵泡的成熟,过度疲劳引起内分泌失调,造成月经延迟或一过性闭经。

  (二)运动与经期

  事实上,在经期中的女运动员曾创下许多杰出表现及世界记录。目前一致认为,健康的运动员在经期中不用刻意避开训练或比赛,运动员不需要因为月经来潮而改变训练或比赛。大多数运动项目对女性的运动周期没有影响,但大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易引起运动员月经失调,表现为周期延长或缩短、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如长跑运动员约有24%发生长期闭经或月经过少,随着每周训练时间的增加,停经现象出现的机会也随训练压力而增加,大量的训练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停经。痛经(dysmenorrhea)是女运动员最关切的事,有几分报告指出,女运动员患有痛经症状的比例比不运动的女性高,目前还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可能归因于经期前体内分泌的前列腺素,它能促使子宫的平滑肌开始收缩,血流减低引起缺血及痛经,导致运动难以继续下去。痛经的发生率与女性的劳动强度呈正比,女运动员不应经常在最大运动强度下训练,即使一次超负荷训练,也不宜持续时间过长。

  (三)月经周期中机体运动能力

  月经周期中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导致机体运动能力发生相应变化。在月经周期不同时相中,人体运动能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多数的研究报道,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及整体体能以黄体期为最强,卵泡期及排卵期其次,经前及月经期最弱。

  (四)月经期的锻炼

  适度的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功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并可通过运动时腹肌、盆底肌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对子宫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促进经血的排出,因此,女性在月经期亦可参加体育活动。一般认为,经期运动负荷量应该适度,强度不宜过大。一些跳跃、速度和使腹压增大的屏气和静力性动作应该避免,以免造成经血量过多或子宫位置的改变。经期不宜进行游泳运动,由于子宫开放、子宫内膜破裂出血,游泳时病菌可能侵入内生殖器、引起炎症性病变。

  三、妊娠与运动

  传统上人们认为孕妇要多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活动,不适量的运动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一定的危险。研究表明,妊娠期(pregnancy)女性进行适当的、时间不长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母体各器官、系统的适应能力,降低心血管压力,减缓体重的增长速度,并有助于减轻下肢浮肿,减轻机体由于负担加重所产生的疲劳及体质下降,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这既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利于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图13-2)。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195名孕妇中,90%在孕期的前七个月内仍参加运动,均未产生不良反应。对平时无运动习惯的孕妇,应鼓励其参加舒缓轻柔的运动,如行走、柔软体操、健身跑和骑自行车等,以提高机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但是,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身体重心下降,运动能力受到影响。在整个妊娠期进行同样强度的运动,孕妇的耗氧量、心率肺通气量、肺通气当量和呼吸交换率逐渐增加。而且,有氧能力的下降幅度与孕妇体重的增加及适应能力的下降程度呈正比,与子宫体积增大的速度亦呈正比。

  但是有些研究报告已经指出,怀孕期间从事长时间的运动(30min以上)会造成子宫血流不足以及怀孕足月而胎儿不足重的现象,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应避免早期流产。对于正常女性或运动员,只要妊娠期内运动对孕妇及胎儿无显著不良反应,均可适度进行运动,但接触性的、对抗性的运动应该避免。美国妇产科学院对孕妇锻炼指南中提出:孕妇在妊娠的3个月后应避免仰卧练习和静止站立;特别注意不要从事失去平衡和损伤腹部的运动;孕妇疲劳时应停止运动,不要运动过度等。在孕妇从事的所有运动项目中,步行是一项即安全又有效的健身运动

  · [小结]·

  · 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并排出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

  · 女子在生育年龄,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呈现周期性变化,每月一次,周而复始,称为卵巢周期。

  · 正常妇女卵巢激素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而变化。卵巢在排卵前由卵泡分泌雌激素,在排卵后由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 在女子的生育年龄阶段中,由于性激素的分泌量发生月周期的变化,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

  · 在月经周期不同时相中,人体运动能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氧工作能力及整体体能以黄体期为最强,卵泡期及排卵期其次,经前及月经期最弱。

  · 大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易引起运动员月经失调,出现痛经、闭经等。

  · 女性在月经期亦可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负荷量应该适度,强度不宜过大。

  · 妊娠期女性进行适当的、时间不长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既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利于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四节 妇女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一、对运动的反应

  (一)心血管反应

  青春期前男、女孩的最大吸氧量或次最大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稍有或没有差别,但在青春期,男女性次最大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则出现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出现,可能与女性较高的体脂百分比,较低的血红蛋白和小的单位体重心脏容积有关。青春后期的女性在跑台上以给定的速度和坡度步行时,由于她所携带的格外脂肪体重,其心率高于与之对比的男性。当在自行车功量计完成每分需氧量相同的给定功率时,男子和女子对次最大运动的心血管反应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释放同样的氧至肌肉,女子需要更高的心率来代偿较小的心搏量和需要较大的心输出量来代偿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

  有研究指出,在安静和最大动力性运动过程中,女性动脉中氧含量较低,动静脉氧差也较低,但在安静和最大运动时男女性混合静脉血中的氧含量没有差异。心输出量/吸氧量比率,在进行次最大负荷运动时,女性高于男性,这种差异也反应了女性的氧摄取量较低。

  在尽本人最大能力进行运动时,同男子相比,女子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表现为动员较慢,潜力较小,负荷以后恢复较慢,在最大负荷运动后即刻,女子的肺通气量为90-130L·min,而男子可达150-160L·min。女子的心输出量相当于男子的70%,按照每kg体重计算,也只相当于男子的85%。同样,女子的最大吸氧量、最大氧债值也不及男子,女子在最大负荷运动时的最大负荷也低于男子。

  (二)女性在特殊环境下运动的反应

  在炎热、极冷和高海拔的环境下运动,需要更艰难的生理适应过程。许多与性别有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能会影响反应结果。

  1.炎热环境的反应

  在炎热环境下运动时,伴随的血容积过少是由于体液转移和汗液等形式丧失的结果。女性在次最大负荷下运动时,其较小的载氧能力和搏出量导致心率加快,这样,留下的心储备量较小,用于流向外周以参与体温调节的血量也少。然而,在组织间隙和血管之间液体转移量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形式、热应激、姿势、水合作用的水平及习服的程度,而不依赖于性别。已有研究报道,在湿热环境下,女性泌汗效率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蒸发致冷表面积与代谢上活跃组织之间的比率(即较大体表面积与体重比)比男性大。男性因为拥有更大的绝对体液储备,在严重干热的环境下依靠大量出汗而表现出散热优势。而女性虽然出汗量相对较少,但它却代表着较大部分体液散失。热储量在女性体内相当高,但并不会导致运动时体温过高,因为体内和皮肤的高温对启动血管舒张和泌汗是必要的。

  有关女性在运动或热环境下,月经周期对热调节影响的研究报告还不明确。虽然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热调节有细微的变化,但在热环境下,这些变化没有引起泌汗量和代谢率的明显改变,并且没有使女性的运动能力减弱,存在于热环境下运动过程中所有因素的实际重要性都表现在量上而不是质上,并且更多的是受其它因素控制而不是性别,尤其是有氧能力,习服状况和身体的组成。

  2.寒冷环境中运动的反应

  女性的体型因为具有绝热特点的皮下脂肪而有利于热量的保存。因为女性绝热能力的增加与产热能力较低及体表面积体重比率增加相平衡,因此,女性平均体脂(22%)的制冷率与男性的相似,其纯效果可能是女性具有较大的热散失和较快的肢端制冷速率。当暴露于冷空气中,女性皮肤温度比男性低,而直肠温度和代谢率两者相似,手指和脚趾的温度也没有性别的差异,这表明女性并不比男性更易受冷伤害。

  水的传热能力比空气传热能力大24倍。当皮肤浸入冷水中,则皮肤温度和水温相平衡。静息于冷水中,男性的产热作用比女性大,而瘦形女性和瘦形男性的直肠温度被观察到有相似的变化。在水中运动可增加热散失,这对产热能力低的女性不利。当在冷水中以固定的能耗量强度游泳,制冷率与上臂和躯干的总皮褶厚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当用体表面积/体重比值来修正时,显示出更强的相关关系,脂肪少的人,不论男女,体温都呈现最大的下降。

  3.高海拔时运动的反应

  在高原运动的反应男女表现一致,与海拔高度相关的VO2max的降低男女也相等。女性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与男性一样受相对运动强度控制。在次最大负荷运动时,心率的增加和血容量的稳定,男女相似。高海拔对中心温度没有影响。而关于女性在高海拔上对运动反应的专门研究很少,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月经周期对氧摄取的影响和缺氧时的呼吸反应。曾有过研究报道,在女性黄体期对缺氧及碳酸过多的通气反应增大,导致运动时通气量增加,运动员成绩不受高度的影响,但非运动员出现VO2max下降和耐久跑时间缩短现象。在另一些研究中,每mlCO2的每分通气量女性高于男性,但男性对缺氧及碳酸过多的反应比女性更强烈。

  二、妇女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一)力量训练的适应

  传统观念认为由于女性雄性激素较低,因而肌肉力量不可能增强,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女性获得肌肉力量的潜力较大。有研究对一群男女大学生通过为期10周每周2次的训练,起始负荷采用7-9RM, 当能重复举起该重量14-16次时,将负荷重新调至7-9RM的训练结果,同男子一样,女子身体各个部分的力量均获得增进,女子臂部力量增进百分比高于男性,可能与其起始力量较低有关。力量训练使肌纤维肥大,不论男性和女性均是如此,但女性不如男性明显。经过10周举重训练后,女子各部位肌肉的围度,增加最多的也仅为0.6cm,而男子则最高达1.2cm。这是因为肌肉肥大主要受雄激素的调节,正常男性血液中,雄激素的含量比正常女性高10倍。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通过举重训练后,与力量增进的同时身体组成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j体脂总含量降低;脂肪总重量减少。k相对和绝对体脂明显减低,瘦体重明显增加。这些变化两性相似,但女生的绝对和相对体脂的变化较大而瘦体重的增加则较男生小。训练也能使老年女性的力量和VO2max得到增进,停训则可使已获得的效益减弱。

  有研究还证实,力量明显大于无训练者的16-23岁女运动员,经过6个月的举重训练后,其力量仍获得明显的增加。这说明那些需要很大力量项目的女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能够而且必须采用举重训练。女子肌力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改善神经的控制,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使原来不活动的肌纤维活动起来,即通过改善运动单位的募集能力来实现,与骨骼肌体积增加的关系不密切。

  (二)有氧训练的适应

  训练能使女性的有氧工作能力得到增进,且增进的幅度男女相似。一项研究表明,女子和男子经7周每周两次的间歇训练后,以每kg体重表示的VO2max,男子和女子增进相似,但由于女子VO2max的起始较男子低,故女子VO2max增进的百分比高于男子,健康初期状态较差的,经过心肺耐力训练,VO2max增加的度较大,女运动员通过心肺耐力训练,VO2max可增加10%—40%。另一项对19-31岁男子和女子的研究表明,受试者进行7周,每周2-3次的蹬自行车间歇训练,每次训练持续30min,训练计划由6组以70%的能力工作3min和间歇2min组成。结果显示,不论男女VO2max均获得明显的增进,与此相应的,他们的总血量、血红蛋白量和心容量也获得明显的增进(表13-1)。在完成最大工作时最大心输出量和搏出量也明显增进,最大心率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最大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每搏输出量的增加造成的,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j训练导致血流量增加,静脉回流量效率增加,使得舒张末期充盈量增加。k训练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收缩时泵出更多的血量增加,心缩末期排血量减少。这些结果已为其他许多研究所肯定。
 


 

  由于训练的结果,女运动员的VO2max也高于非运动员,且其值的大小与运动专项有关,但与同一项目的男运动员相比,女运动员的VO2max仍低于男运动员。与VO2max增进的同时,肌肉中的生化指标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肌肉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线粒体的数目和体积增加,但女子每一肌原纤维的线粒体数仍少于男子,这也可能是限制女子有氧能力的生化因素之一。耐力训练同时改善了女性运动员利用游离脂肪酸来做作为燃料的能力,三羧酸循环酶系活性增高,骨骼肌利用糖和脂的能力提高,这种适应对节约糖原很重要。同时,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心肺耐力训练后,女运动员次最大功率时氧摄入量没有改变,血乳酸水平有所降低,血乳酸峰值和乳酸阈均增加。另有报道女运动员的最大通气量、潮气量以及呼吸频率增加,但这些改变可能与VO2max增加无关。

  (三)无氧训练的适应

  研究表明,经6周每周3次的无氧训练后,女子的无氧能力明显增加,表现为最大运动时血乳酸的积累增加。研究还表明,无氧强度训练可使女子骨骼肌中磷酸原储备提高,肌糖原含量增加,糖酵解酶活性增加,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小结]

  · 青春期后,男女性次最大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则出现明显的差异,女子需要更高的心率来代偿较小的心搏量和需要较大的心输出量来代偿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

  · 在湿热环境下,女性在次最大负荷下运动时,用于流向外周以参与体温调节的血量少,但泌汗效率提高。

  · 在寒冷环境运动时,女性具有较大的热散失和较快的肢端制冷速率,在水中运动可增加热散失,这对女性不利。

  · 在高原运动的反应男女表现一致,与海拔高度相关的VO2max的降低男女也相等。

  · 女性获得肌肉力量的潜力较大。通过举重训练后,与力量增进的同时身体组成也发生变化,脂肪总重量减少,相对和绝对体脂明显减低,瘦体重明显增加。

  · 训练能使女性的有氧工作能力得到增进,且增进的幅度男女相似。

  · 无氧强度训练可使女子骨骼肌中磷酸原储备提高,肌糖原含量增加,糖酵解酶活性增加。

  [复习思考题]

  1、理解和解释下列关键术语:

  生殖周期 卵巢周期 月经周期

  2、女子的生理功能有那些特点?这些生理功能分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3、试分析女子月经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规律。

  4、简述月经周期各阶段运动能力特点及经期锻炼训练注意事项。

  5、简述女性对有氧运动的生理反应及适应。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步标,华明,邓树勋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田野主编.运动生理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姚泰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曲棉域,高秋云,浦均宗等主编.实用运动医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曹志发主编.运动生理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6.Robert A. Robergs, Scott O.Roberts. Exercise Physiology---Exercise, Perfurma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Mosby-Year Book, Inc., St. Louis, MOUSA,1997

  7.Wilmore JH; Co still DL,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Hunan Kinetics,2004

  8.杨锡让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9.Millchell J.H.丁淑琴译.妇女对运动的急性反应和慢性适应.科技译丛.1993.2

  10.左约维,于传鑫。生殖周期及内分泌调节。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2):


相关推荐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2016-02-16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第十四章 女子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第十五章 环境与运动

2016-02-16

第十六章 运动与免疫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