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

2012-03-09 10:10:28 来源:未知 编辑:jirou001      
扫码添加助教入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 、掌握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 、掌握高原环境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 、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分配 :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一、体温的调节

(一)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 、产热过程

2 、散热过程

经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

( 1 )辐射( 2 )传导( 3 )对流( 4 )蒸发,蒸发散热分两种方式:①不感蒸发或不显汗;②可感蒸发或湿汗。

(二)体温调节装置

1 、温度感受器

2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的神经调节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是通过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即生物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包括调定点在内属控制系统,它的传达室出信息控制着产热器官(如肝、骨骼肌)以及散热机构(如皮肤血管、汗腺)等受控系统的活动,使受控对象—机体深部温度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而输出变量体温总是会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干扰(如机体运动或外环境气候因素的变化等),此时则通过温度检测器—皮肤及深部温度感受器将干扰信息反馈于调定点,经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整合,再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建立起当时条件下的体热平衡。

二、热环境与运动

(一)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

1 、心血管功能

2 、能量供应

3 、体液平衡

(二)热环境运动时对人体的热伤害

1 、中暑性痉挛

2 、热疲劳

3 、中暑

(三)热环境的适应

1 、热适应的效果

2 、热习服的产生

三、冷环境与运动

(一)冷环境的生理反应

通常机体受到外界低温刺激时,可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1 、兴奋增强期

2 、兴奋减弱期

3 、完全麻痹期

(二)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在寒冷环境下运动,人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低温可使肌肉僵硬,粘滞性增大。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暴露的部位有时还会造成冻伤。

(三)冷环境的适应

1 、代谢型服习

2 、绝热型服习

3 、习惯性冬眠型服习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一、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 1 )在水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比陆地上运动深刻;( 2 )人在水环境中运动对循环功能也有良好影响;( 3 )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比陆地上要求要高。

二、对水环境的适应

( 1 )经常在水环境中运动,将对人体产热、散热的调节能力有良好影响;

( 2 )人在水环境中运动也有急性的适应过程。大致有四个阶段:

1 )皮肤脉息血管收缩、皮肤发白、散热减少、产热加强;

2 )皮肤血管反射性舒张、血液流向皮肤,皮肤发红,有温暖感觉;

3 )身体散热增多,会发生寒战,以加强产热过程;

4 (若继续停留太久,引起小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血液滞留皮下静脉中而使皮肤和嘴唇青紫。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一、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

(一)高原环境

1 、大气压

2 、高原温度

3 、高原辐射

缺氧环境,首先对氧运输系统运动能力的影响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海拨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①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临界高度大约在海拨 1200m ;②运动持续时间超 2min 以上的全身性耐久运动,到高原后运动成绩下降;③短距离项目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减少了跑进时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的能量,所以成绩有所提高;④对速度与全身耐久关系不大的项目受高原影响不大。

(二)高原的人体反应

1 、呼吸反应 ( 1 )肺通气:在高原无论是安静时还是运动时,呼吸都会增加; 2 )肺泡气体扩散和氧气运输;( 3 )肌肉的气体交换;( 4 )最大摄氧量。

2 、心血管反应 ( 1 )血浆容量:到达高原后人体的血容量很快开始减少,在最初的几周内这种持续性降低呈线形关系;( 2 )心输出量:先增加后下降。

二、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

要使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 2 、持续时间。 3 、强度:①高原训练的强度要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来定。②根据比赛目标来定。③高原训练的强度要和下山后的强度衔接起来。 4 、高原训练后出成绩的时间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一、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

(二)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主要特点是:( 1 )环境污染的涉及面广,易感性差异较大;( 2 )低计量、长时间的作用;( 3 )多途径进入人体;( 4 )多种因素同时存在。

二、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Waynl 等研究人员在洛杉矶对 21 个运动队从 1959-1964 的 6 年期间的中学生越野赛的成绩与以前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比赛前 1 个小时的氧化剂浓度为 0.10mg/m 3 ~ 0.6g /m 3 与成绩降低的运动员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两段时间统计,认为大气中的氧化剂直接影响了学生在竞赛时对氧气的利用或造成了呼吸不适。

第五节 生物节律

一、生物节律及其机制

(一)生物节律的特点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以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周而复始,则称为节律性变化,而这类变化的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

(二)生物节律可能机制

二、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合理利用生物节律的规律可对运动训练质量以及运动竞赛成绩的提高发挥良好的作用。一些研究认为,人在一天内会出现两个功能高潮,即上午 9 ~ 11 时,下午 5 ~ 6 时。

 

小结:

1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调节系统的功能与环境变化相适应。

2 、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既是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

3 、要想获得好的锻炼和训练效果,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就需要适应的环境和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思考题

1 、人体运动时体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2 、高原环境对人体有何不利的影响?


相关推荐

三种人体激素与运动的关系

2016-08-19

熬夜对身体的危害性

2016-04-14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2016-02-16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第十四章 女子和体育运动

2016-02-16